关于举办Zoty体育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的通知
时间:2025-11-19 浏览次数:
为配合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,进一步夯实我院教师教学基础素养,强化教学实践与育人能力融合,学院拟组织Zoty体育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比赛主题
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筑牢高质量育人根基
二、比赛目标
紧扣国家 “四新” 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,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、课堂实施、育人融合、反思改进等综合能力为核心,发挥竞赛示范带动作用;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推动教学基础能力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,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效,搭建教师交流学习、能力提升的平台,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夯实师资基础。
三、比赛内容
竞赛分 “教学基础材料提交” 与 “现场综合展示” 两部分,具体要求如下:
1、教学基础材料
需提交以下材料,体现教师教学基础能力与育人设计:
(1)报名表(见附件 1);
(2)课时完整教学设计材料(含教案、教学设计、课件、教学评价方案,需体现教学方法选择、师生互动设计、重难点突破策略,突出课程思政融入点)。
2、现场综合展示
采用 “课堂教学展示 + 教学反思阐述 + 专家问答” 形式,具体环节:
(1)课堂教学展示(8 分钟):自选教学材料中的 1 个知识点,完整呈现课堂导入、知识讲授、互动引导、总结升华等环节,需体现教学基本功与育人意识;
(2)教学反思与能力提升阐述(3 分钟):结合教学实践,分析自身教学优势与不足,说明提升教学综合能力的思路与举措;
(3)专家问答(4 分钟):围绕教学设计逻辑、教学问题解决、育人目标达成等内容回答专家提问。
四、参赛对象
1、本院 2018 年(含)以来入职的教师必须参赛;
2、欢迎全院其他在职教师自愿报名参赛,鼓励教学团队联合参赛(限 1 名主讲教师现场展示)。
五、比赛阶段安排
(一)材料提交阶段
各参赛教师(团队)于2025 年 12 月5 日 17:00 前,将参赛材料打包发送至邮箱(邮箱地址:1599569027@qq.com),邮件主题命名为 “教学综合能力竞赛 - 姓名 - 课程名称”:
(二)现场展示阶段
1、时间:2025 年 12 月12 日
2、地点:Zoty体育报告厅
3、评分规则:专家评委依据 “教学基础材料完整性与规范性”“课堂展示逻辑性与感染力”“反思深度与能力认知”“问答环节专业性与应变力” 四项维度打分,去掉一个最高分、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,确定最终成绩。
Zoty体育
2025 年 11 月18日
附评分标准:
一、教学设计评分表(50分)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理念与目标 | 课程设计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;在各自学科领域推进“四新”建设,带动教学模式创新;体现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教学目标清楚、具体,易于理解,便于实施,行为动词使用正确,阐述规范。、 | 5 |
内容分析 |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、地位、作用描述准确,重点、难点分析清楚。 | 5 |
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、实践发展新经验、社会需求新变化相联系。 | ||
学情分析 |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,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。 | 5 |
课程思政 |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,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,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。 | 5 |
过程与方法 |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,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、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。 | 15 |
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内容充实精要,适合学生水平;结构合理,过渡自然,便于操作;理论联系实际,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。 | ||
能根据课程特点,用创新的教学策略、方法、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;教学重点突出,难点把握准确。 | ||
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,创设教学环境,关注师生、生生互动,强调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。 | ||
考评与反馈 |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,合理评价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的发展。 | 5 |
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有适合学科、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标准。 | ||
文档规范 | 文字、符号、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;语言简洁、明了,字体、图表运用适当;文档结构完整,布局合理,格式美观。 | 5 |
设计创新 |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,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;教学方法选择适当,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。 | 5 |
二、课堂教学展示评分表(50分)
评价维度 | 评价要点 | 分值 |
教学理念 | 教学理念体现“学生中心”教育理念,体现立德树人思想,符合学科特色与课程要求;以“四新”建设为引领,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。 | 10 |
教学内容 | 教学内容有深度、广度,体现高阶性、创新性与挑战度;反映学科前沿,渗透专业思想,使用质量高的教学资源;充分体现“四新”建设的理念和成果。 | 10 |
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,教学重、难点处理恰当,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,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。 | ||
课程思政 |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,实现“三全育人”。 | 10 |
结合所授课程特点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,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有机融入课程教学。 | ||
教学过程 |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,体现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。 | 10 |
教学目标科学、准确,符合大纲要求、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,体现对知识、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。 | ||
教学组织有序,教学过程安排合理;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,注重教学互动,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。 | ||
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,支持教学创新。 | ||
创新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,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应用。 | ||
教学效果 | 课堂讲授富有吸引力,课堂气氛融洽,学生思维活跃,深度参与课堂。 | 10 |
学生知识、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,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。 | ||
形成适合学科特色、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,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。 |

